陈刚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发布者:李佳杰发布时间:2016-04-06浏览次数:2380

      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化学系陈刚教授的研究团队(能量转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能源及材料化学领域的著名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2015影响因子10.325)《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2015影响因子11.805)上,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2013级博士生闫春爽。其中,《刃型位错表面修饰:一种全新有效的实现高锂电性能的策略》(Edge  dislocat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A new and efficient strategy for realizing  outstanding 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的研究论文发表于《纳米能源》。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刃型位错修饰晶面的策略,用以有效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依照该策略首次合成出了带有敞开的锂离子通道、大量反应活性位点的氧化钴负极材料,使其在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上有了新的突破此外,《基于模板法设计合成碳掺杂的Co3O4空心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emplate-based  engineering of carbon-doped Co3O4 hollow nanofiber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该论文采用非金属碳掺杂的方式实现了材料电导率本征改变,使其电化学性能显著提升。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很好的阐述了该方式的可行性,为改善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实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能量转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组建于2005年,2007年开始发表研究成果,主要从事能量转换材料(太阳能光催化材料、先进电池电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团队组建时间不算长,但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团队近5年发表SCI收录文章110余篇,单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4.8,其中IF大于20的2篇,大于10的4篇,大于7的22篇(哈工大均为唯一署名单位),其中3篇论文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被引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1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然类)1项。同时,团队十分重视学生培养,课题组近五年培养的本科生1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硕士生2人获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生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人获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课题组研究生团队获哈工大“十佳研究生团队”、闫春爽获哈工大“十佳研究生”称号

论文链接:Nano  Energy, 2015,15, 558-566文章: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15002268Adv. Funct.  Mater., 2016,  26, 1428-1436文章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504695/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