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8月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丁香滇开・化韵祥云”实践团奔赴云南省祥云县,开展了为期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依托哈工大航天特色与化工专业优势,面向当地中小学生系统设计了多门融科学性、趣味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科普课程,并深入当地开展文化寻访与红色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丰富乡村教育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在祖国南疆书写了哈工大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一、聚焦前沿科技,点燃科学梦想
针对当地科普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实践团发挥专业所长,成功开设了14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普课程。从“航天重器与中国浪漫”到“Hello无人机”,从“特工密信”的化学奥秘到“红绿灯实验”的动态平衡,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互动体验。
在《航天重器与中国浪漫》课堂上,队员们以“神舟”“天宫”“嫦娥”等大国重器为引,生动讲解其命名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科技成就。当古典诗词与现代航天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孩子们眼中闪烁起探索星辰大海的光芒。《Hello, 无人机》和机器人科普课通过视频演示、模型讲解激发学生对智能技术的兴趣;趣味化学实验课上,学生们亲手操作实验,在观察与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领悟科学原理。
二、传承非遗文化,守护民族记忆
实践团注重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队员们前往祥云县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了解彝族刺绣、白族扎染等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了刺绣香囊制作的全过程,感受着一针一线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审美情趣。同学们还将非遗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小朋友们用彩笔绘制具有民族特色的航天器图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创意结合。通过这些亲身体验,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三、追寻历史足迹,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在开展科普支教的同时,深入祥云县及周边地区,踏上茶马古道,参观地方文化馆与烈士故居,开展红色寻访与文化体悟活动。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队员们感受着这条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的历史脉动,体会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庄严肃穆的烈士故居和地方文化陈列馆中,通过聆听革命故事、观看历史实物,实践团成员们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被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大家表示,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的决心。
四、弘扬崇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生动讲述科技界先辈的奋斗故事。文化寻访与红色教育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让队员们和受教的孩子们都深刻认识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科技强国、矢志报国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
五、绿色生态教育:以化学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7月31日至8月1日,实践团开展“化学与环保”主题实践模块,将专业实验与生态理念深度融合。依托“荧光鲁米诺·点亮海洋”“红绿变色—生态预警灯”等化学实验,模拟水体污染检测及pH值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队员带领学生开展“校园清洁挑战赛”“垃圾分类投一投”等实践游戏,强化绿色生活理念;结合云南生物多样性特色,讲解高原湖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活动累计开展环保实验课3场,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牢固树立了“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
六、克服困难挑战,彰显青春担当
实践中,团队灵活应对教学条件差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断优化方案,高质量完成了所有计划课程与活动。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与协作精神,累计服务学生百余人次,其扎实的工作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师生的广泛好评,实践成果也获得了多方关注与报道。
此次祥云之行,是哈工大学子“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的生动实践。队员们不仅用科学知识启迪了乡村孩子的心灵,更在服务奉献与文化淬炼中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境界与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担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焕发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