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尹鸽平教授的学术论文“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of Pt-around-Au nanocomposite with high activity towards formic acid oxidation ”(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Pt-around-Au”双金属体系作为高活性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被作为VIP(Very Impotent Paper)论文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德国应用化学,2008年影响因子为10.879),详见Angew. Chem.-Int. Edit. 49 (12), 2211-2214 (2010)。该刊与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一道被公认为化学类顶级杂志。 化工学院博士生张生为该文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其导师尹鸽平教授和美方合作导师Yuehe Lin博士为通讯作者。张生的博士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部分,2008年10月张生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留学,该文是其在美研究工作期间完成的。这是化工学院继2009年潘钦敏教授关于“超浮力”的“亮点论文”、甘阳教授的高影响因子(11.9)特邀综述论文,以及邵路副教授的热点论文发表之后,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又一突出成果。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电催化剂的活性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阳极小分子(如氢气,甲醇和甲酸等)的电催化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合成了新颖结构的铂金(PtAu)双金属复合电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甲酸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活性,进而提出一个新的甲酸电氧化理论,即Au纳米粒子将甲酸分子氧化为HCOO,这些HCOO扩散到周围的Pt纳米粒子表面上被进一步氧化,这使得甲酸在Pt表面上的缓慢反应被大大加速。审稿人评价:“该研究是极有创造性的工作,不仅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发展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合成等其它领域”。 尹鸽平教授课题组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向已进行了持续10年的研究工作,共得到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863项目的资助,发表了一批高水平SCI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近五年该课题组在燃料电池方面发表的论文被SCI他引总次数已超过600次。其中,发表于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 Society 2006, 153(6) A1093-A1097(影响因子2.48)的论文率先研究了碳纳米管作为载体的稳定性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碳载体结构与表面化学作用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该论文在当年该刊所有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在第二位,现已被引用88次;发表于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7, 171(2): 558-566(影响因子3.477)的论文被ISI Web of Knowledge评为“Hot Papers in Engineering”(工程类热点论文)第三位(见附件),现被引用76次。这是从2007、2008两年发表的约15万篇工程类SCI论文中选出的,共有148篇热点论文,为各学科的前0.1%。我国大陆学者的论文共有5篇进入前20,其中我校2篇;另外一篇发表于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08, 79(1-2): 89-99(影响因子4.85)的论文在当年该刊所有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在第一位,并入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现已被引用30次。“百篇论文”是从1万篇“表现不俗”论文中选出的,我校入选3篇,位列全国并列第五(中科院物理所10篇,清华8篇,北大7篇,浙大4篇,东南大学、哈工大、上交大、中科大均为3篇)。 (附件:工程类热点论文)工程类热点论文Hot paper.rar
-
2025-01-14
-
2025-01-13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