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堂第九十九期】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学术报告通知

发布时间:2025-11-28 01:34:58发布者:闫珺阅读次数:10

应张健老师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并开展化工与化学学院“明德讲堂”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题目:面向能源转化的仿生开放框架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30日(星期日) 17:00-18:00

报告地点:明理学术报告厅(明德楼 D702)

 

报告摘要:

聚焦清洁能源领域的关键分离与催化传质过程,构建兼具选择性识别与高效传输能力的仿生框架材料,并系统揭示纳米尺度下多相分子、离子与电子能量的定向输运、相互作用及转化的界面耦合机制,取得如下突破性进展:(1)发展分子、簇至纳米晶多尺度功能基元的仿生框架有序组装方法与宏量制备技术,为多物质协同传输研究奠定了重要材料基础。(2)构建高效、可调控的物质输运与催化体系,提出仿生多孔框架离聚体概念,发展多孔框架纳米界面层构筑策略,揭示限域空间中气/液/离子协同传输机制,突破复杂界面传质受限瓶颈。(3)通过协同调控催化位点的电子结构与界面环境,实现了H2、CO2、N2等关键能源小分子的高效催化转化。研究为突破低碳转型中的关键分离与催化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体系与理论基础。

报告人简介:

王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党委常委、副校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常委, 全国青联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委员。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仿生开放框架(BOF)理论与设计及其在关键分离过程、生物医学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科睿唯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未来科学探索奖,中关村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青山科技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在Nature, Science, Nat. Mater., Nat Energy, Nat. Chem. Eng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论文,论文SCI总他引超过28000次;获国际授权专利6项,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5项。已实现BOF膜材料万平米工业级制备和MOF/COF材料的百吨级工业量产,将其用于空气\水净化、氢空燃料电池、医用血液净化系统中,支撑绿色低碳和医学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