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化学学院赴青岛市交流 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合作落地

发布时间:2025-11-11 03:34:30发布者:侯佳佳阅读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积极探索能源化工与电力行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加速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1月9日,化工与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光惠、副院长卢松涛率团赴青岛市开展合作交流。此次出访旨在与青岛市及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共同推进传统电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的探索,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区域及行业示范效应的绿色低碳协同创新生态圈。

11月9日上午,代表团首站抵达山东新泓基业有限公司,参加以“传统电力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政企专题座谈会。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宏放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山东新泓基业相关负责人系统介绍了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应用、综合能源服务、能效管理等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战略布局,展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

孙宏放指出,传统电力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阳区政府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产业规划、要素保障、场景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同时希望以此次座谈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企研协同,共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模式,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刘光惠表示,本次交流不仅为学院前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宝贵契机,更搭建起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与高校科研团队三方联动的桥梁——以王家钧教授和陈冠英教授团队的创新成果落地企业为抓手,共同推进相关新技术在电力节能、储能、新型电池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共同赋能传统电力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切实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发展新模式,不断为推进区域新能源快速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与山东新泓基业有限公司交流现场

随后,代表团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以下简称“青岛基地”)开展实地考察,重点调研了基地科研环境、功能布局及配套设施等。座谈会上,我院李蒙刚教授系统汇报了科研团队建设进展,三方围绕团队入驻保障、政策支持体系、生活服务配套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拓展路径等展开了前瞻性探讨。

刘光惠指出,青岛基地是支撑助力学院对接青岛市产业前沿、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是连接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他强调,要充分聚焦青岛市关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需求,有组织、成体系做好学院熟化成果的对接导入,充分依托青岛市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政策红利,推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的成果转化落地有效模式,以转化实效助力青岛基地打造成辐射山东全域的创新发展高地。

孙宏放表示,区政府将全方位强化服务保障,在人才引进政策、科研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为基地建设发展营造优质环境,全力助推基地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青岛基地院长王佰玲表示,基地将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战略,深度融入青岛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专业化研发团队,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彰显基地的科研创新效能。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交流现场

11月9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青岛的相关机构,双方围绕能源电力领域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开展了深入交流。会上,我院陈冠英教授系统介绍了团队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与创新突破,重点阐释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国家电投相关代表则分享了企业在电力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与模式创新。

双方聚焦未来电力市场演变趋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路径及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后续开展实质性项目合作奠定基础。

 

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交流现场

此次青岛专题调研成效显著,代表团通过深入行业前沿一线,精准把握绿色低碳领域技术革新动态与产业创新实践,系统拓展了与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及科研基地的战略合作网络,有效凝聚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化工与化学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校企协同、校地联动,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奋力书写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哈工大答卷,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闫珺

初审:张海玲

复审:孙永川

终审:刘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