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化工与化学学院在明德楼明理学术报告厅举行捐赠仪式,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韬股份”)董事长、校友张华农向母校捐赠500万元,专项用于加强铅酸电池研究、推动传统电池技术革新及青年人才培养。
此次捐赠资金源于史鹏飞教授退休后研发的一项双极性铅酸蓄电池发明专利。此专利是雄韬股份基于发展需要与史鹏飞教授共同开发的。史鹏飞教授希望捐赠资金用于推动学校中青年教师开展铅酸电池的相关研究,促进该传统电化学能源体系的持续技术升级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张华农校友在参与相关洽谈时,被史鹏飞教授深耕电化学领域的热忱所打动,双方共同决定将专利转让资金500万元捐赠给母校,助力电化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一项专利背后的一生课题
此次校企合作开发双极性铅酸蓄电池中的专利,是史鹏飞教授深耕电化学领域六十载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作为我国化学电源领域泰斗、哈工大电化学工程系早期学术带头人,他的科研生涯始终与国家需求同频。1978年他率先在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奠定学科应用转型基础;主持铝电极材料研究,开拓学校新能源材料研发新方向;1999年与企业共建哈工大光宇蓄电池研究所,加速成果转化;同期指导团队完成燃料电池小型化关键技术攻关,并携成果亮相国际电池行业盛会CIBF展会。他先后主持了哈工大电化学专业历史上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子课题,三个“首项”突破全方位提升了学科科研水平,对电化学专业的科研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退休后,史鹏飞仍然心系科研,致力于传统电池技术革新。铅酸电池历经130年的发展,凭借其安全性高、价格优势明显、旧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突出以及完善的全过程环保措施,始终是化学电源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历经数年攻关,史鹏飞团队通过结构与材料创新,突破了传统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性能瓶颈,为提升电池效率、延长寿命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关键技术方案。
史鹏飞的研究从未止步,他的多项专利实现了产业转化,相关技术在蓄电池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我国电化学储能领域技术落地的典型案例。

史鹏飞教授(左一)在生产车间
从“实验室”到“产业场”:一位科学家的双重坚守
史鹏飞潜心科研的执着奉献精神,早已融入学科血脉。上世纪60年代,在时任教研室主任卢国琦教授领导下,包括史鹏飞在内的青年教师组建了电化学教研室,建立了哈工大电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实验室;史鹏飞编写出适合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化学电源教材……哈工大电化学工程系从起初仅有三间简陋平房的教研室,逐步发展为拥有国家级平台的重点学科。史鹏飞始终觉得,自己的角色不仅是教学骨干、科研负责人,更是承上启下的“桥梁”,一方面要传授经验,一方面要搭建平台,于是他带领学生进工厂、找企业,尽己所能为学生和年轻教师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他指导的学生中,走出20位教授、5位企业家。此次捐赠,也正是史鹏飞教授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深切关切与师者情怀的执着坚守。
虽已至耄耋之年,史鹏飞仍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热忱与节奏——经常穿梭于实验室与企业,精神矍铄地参与课题研讨;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前沿技术论坛,以敏锐目光捕捉行业动态。会议间隙或实验室里,常见他与青年学者探讨课题的身影。

2024年8月,退休后的史鹏飞教授参加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关键材料和器件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七届电化学能源技术前沿论坛
不图“个人印记”,只愿为学科铺路
今年初,作为国内铅酸电池与新能源龙头企业,雄韬股份对史鹏飞教授在传统铅酸蓄电池的新技术高度认可,决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研制双极性铅酸蓄电池,助力电池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史鹏飞教授希望推动学校中青年教师开展铅酸电池的相关研究,促进该传统电化学能源体系的持续技术升级与产业可持续发展。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校友对此深受触动,认为史鹏飞教授的无私境界比专利的技术价值更珍贵。他表示,企业将尊重老科学家的选择,未来也将稳步推进产学研协同,推动专利成果向绿色能源领域深化转化,让老科学家的智慧结晶在产业实践中持续焕发价值。

史鹏飞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捐赠仪式现场:薪火相传话传承
捐赠仪式在明德楼明理学术报告厅举行。史鹏飞教授,化工与化学学院院长吴晓宏、党委书记刘光惠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电化学工程系教师代表马玉林、程新群、韩国康等参加会议。仪式由刘光惠主持。
吴晓宏、刘光惠代表全院师生向史鹏飞教授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对史教授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电化学领域发展,对其知行合一的学术品格表达了由衷敬佩!作为特种化学电源研究所的奠基人,史鹏飞教授奠定的“严谨治学、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如今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体党员以育人实绩与重器再造的实干担当深化支部品牌建设,持续擦亮支部品牌,既系统凝练建设经验、培育团队卓越文化,更为全国高校基层党建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学院将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支持传统电池技术革新和青年人才培养,确保资金善款都精准用在学科建设的关键处,全力推动学院科研与育人水平再攀新高。
教师代表马玉林、程新群等表示,史鹏飞教授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纯粹热爱,即便已年逾八旬,他仍作为学术引路人为青年学者搭梯铺路,这正是哈工大电化学专业学术薪火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史鹏飞教授的科研生涯与育人精神,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思政教科书。特种化学电源研究所党支部将把史教授的事迹精神融入微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让科学家精神浸润更多青年学子的心灵。
“希望年轻人带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劲头,本着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让中国电化学技术和新能源事业走得更稳更远。”史鹏飞教授如是说道。



捐赠仪式现场

史鹏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电化学领域权威专家,我国新能源材料研发先驱者。退休前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电源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电池》杂志编委、《蓄电池》杂志编委。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其他奖励两项。科技论文127篇(SCI收录43篇)。发明专利9项。
目前史鹏飞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铅酸电池分会受聘专家。
内容来源:化工与化学学院
文:侯佳佳
初审:张海玲 复审:孙永川 终审:刘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