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教授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笔者走进了甘阳教授的办公室。儒雅清瘦的外表下掩饰不住青春的面庞,和蔼的笑容中透露出亲切,专注的眼神中流露出求知的渴望,这是年轻的甘阳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2007年,怀揣着为国奉献的理想与抱负,甘阳教授放弃了海外优越的条件,作为海外高水平人才被引进到我校。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在表面物理化学和实验材料科学等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物理评论快报》、《物理化学杂志B》、《表面科学》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和英文书评,并为国际权威刊物《科学仪器评论》、《美国陶瓷学会杂志》撰写综述文章,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被邀请作报告并任主持人。“我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明白的地方就想搞明白……”甘阳的兴趣特别广泛,喜欢掌握多个学科知识,并把看起来不太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综合起来,抑或是别人忽略的、并且是十分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提炼,然后通过实验方法进行解决。甘阳教授正是通过不同于别人的研究方式,发现并解决了科研领域诸多的难题。他用原子力显微镜,第一个获得了氧化铝单晶表面在非真空环境中的具有周期结构的原子级形貌像,论文发表在高水平期刊《物理化学B》和《表面科学》上;在北京科技大学作博士后期间,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了一种在石墨晶体表面原位剥离石墨烯片层形成表面超点阵的新方法。这一方法是迄今能形成表面超点阵的4种基本方法之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这句话也许是甘阳教授在科研上能够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吧。
在与甘阳教授交流过程中,他敢于怀疑一切,不畏惧权威的品质令我印象深刻。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的导师周本濂院士给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逐渐领悟到‘不轻信、不盲从、要唯实’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他指引我一步步地走自己的研究道路……”。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与思想的熏陶下,在晶体的表面电荷领域,一个被广泛接受了几十年的观点——氢氧化铝晶体的(001)表面在中等pH的水溶液中不形成可测量的表面电荷,被他用先进的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证明这一论断需要修正,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国际权威期刊《Langmuir》上,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极高的评价,美国和欧洲的数个研究小组都希望与其进一步合作。
甘阳教授在国外留学经历,开阔了他的科研视野与实验技能,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快速前进,累并快乐着。目前,他和校内精密工程研究所、材料学院等多位教师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参加他们的学生答辩、学术报告等活动。他还主持新成立的学院青年学术论坛以促进交流合作、活跃学术气氛。在忙于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的同时,他还在尽职尽责地指引着学生们前行的方向。博士生张丹说:“他在科研上悉心指导我们,激发我们求知的欲望、主动学习的精神,并为我们创造自由的研究空间……”恰如甘阳教授所说:“我不是把你们当作实验员,你们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有了想法一定要用实验方法来证明……”他的教诲激励着博士生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求真。
-
2025-01-08
-
2025-01-08
-
2025-01-07
-
2025-01-04
-
2025-01-04